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

學畵筆記

回到故里後,參與了一期習畵的課程。雲林社大水墨班。
退休前計畫先學國畫,好做為退休後打發漫長時間的課程,在新莊市民大學學習的過程中,獲得任淑齡老師的啟蒙。
我告之退休後將回故鄉養老,指示學畫功課不可中斷,要找類似的課程,隨老師繼續練習。如果鄉間沒有學習的環境,也必須每天動動筆,自己練習。
中斷習畫、前功盡棄就太可惜了。
2013年春天,回到雲林定居,幾經打聽,得知當地的社大也有水墨班的課程。而且就在附近的北港農校。
2013年秋天,等到新的一期開課,順利報名加入。
蔡誠義老師授的課。老師非常健談,而且幽默、風趣,課堂上總是笑聲不斷。
就在輕鬆的氛圍裡,畵理及技法,自然而然緩緩被吸入腦中。
老師說:『畵無常法,但有常理。』
       『要畫得好,重要的是而不是。』
在這一個學程裡,我自認獲教良多。最重要的是老師這兒知曉「常理」這個「理」字。
繪畫技法,各有各的不同,習得再多,沒悟通畵理,也只能算是個畫匠。老師說的用手作畫。
要腦中有東西,不像現代人使用電腦,可以複製。那是一份日積月累的工夫。只能從老師口中、或是其他途徑上慢慢的領悟。
有一天被認「畵如其人」、自認「胸有成竹」那麼也許可以說初窺藝術殿堂。對我來說是ㄧ個非常遙遠的目標。只有抱著「只問耕耘、不問收穫」的心態,孤獨、緩慢前進。
這一陣子自學牡丹,臨摹別人的作品。
技法慢慢摸索,花頭已漸有層次的感覺,在未習過畫的親朋眼中,皆認為畫得很好,堂妹玉霜還索討要裱掛在新居中。
我發覺,「這一類」的作品,還真的比較容易被接受。
期末需要參加成果發表,我繳出了一張最簡單的作品。
以記錄這一段時間的心得:
寫這幅基本款蘭花,撇的基本功力、落墨是否稍有長進?
是我在意的地方。文人畫的典雅是我初學國畫;設定學習的目標。


又:再附幾幅最近的作品




月圓花好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全開紙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