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

風險

前些時候,有這麼一起社會事件。
報載:
一個社區頂樓的女兒牆上設置的鋼材旗桿,腐蝕斷裂砸死社區住戶。法院認為旗桿疏於於保養維護才會斷裂。判決受雇的保全公司、總幹事、社區的主委、管委會須負連帶賠償責任。
同仁間有了不同的見解;十分的不服氣。總幹事在社區,主要的職責是接受管委會及主委的指示,承指示執行工作而已。本身不具備決策的權利。況且區區的薪酬,與這樣大的風險相比較,實在不成比例。
在公司,與李總聊到這件事,建議在與案場的合約裡,責任部分能做明確的劃分及約定。
李總也有他的見解,他認為,我們服務社區,應該處處留心。
應注意,能注意,而沒注意到;那就是工作上的一項疏忽;
也算是業務過失。
這起事件,端看總幹事有沒有向委員會提出報告或建議,提醒了,委員會沒有動作,總幹事的責任才算已經盡到。
換個角度做比喻:
公車司機開車上路,潛存著一定程度的風險。從事這份工作的司機朋友;大概不會因為擔心風險而不要這份工作。
唯有專心、穩定駕駛,處處小心,才能將風險減少到最低。
聯想到,人生的道路上,也有或多或少的不確定潛伏著。
『天有不測風雲』,既不可測,也無可逃避。
遇上了總需面對,也唯有『坦然』相應而已。

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

隱藏的賭性

這一陣子,生活習慣稍有改變。
因為我喜歡上了賭博,深深迷上了德州樸克,花了很大比例的時間,流連在電腦的牌桌上。
剛開始,看老婆玩這項遊戲,也不覺得有特別有吸引人的地方。不過是一種發牌的組合,一種很輕易就能清楚的大小排序,來決定輸贏。
玩牌的人,在每一局的過程中,只要正確判斷,決定是否繼續跟牌?或是立即中止?然後就交給運氣,有甚麼好玩的?
老婆鼓勵我,何不開個帳號,自己也試試。
心想,到虛擬世界去發發財、過過乾癮也好。
於是,不知不覺中,我陷進去了。
『不可賭博』,這是父親的庭訓,從小就被訓誡、規範著。
聽說,家族史中,有人因賭吃了大虧,雖沒「傾家」;「蕩產」倒也可以形容。
理所當然,一直以來,「賭博」就被視為是一種罪惡。把持著,不敢沾惹。連被視為國粹,親戚朋友間的小型衛生麻將,都一直不願學習和參與。
有一年農曆春節,返鄉過年,唸大學的小妹,特地準備了一副樸克牌,好應景聚賭一番。被我否決了。我還因此被批評為「不近人情」。
自認為可以拒絕賭博的誘惑,想不到一場電腦的線上賭局,就讓自己破了功。我發現,好賭的天性,依然盤踞在我心中,只是被壓抑,潛伏著、隱藏得很好。
好像聽過這麼一句話-「大賭傷身、小賭怡情」。
雖然不是真實財富的籌碼,也不要太貪,越賭越大。時間更不能沒有節制。
至於要不要就此戒掉不玩?大概也沒那麼嚴重,況且在以後平靜無波的退休生活中,讓生活作息偶而製造點變化,也不是壞事。經過天人交戰之後,這項消遣,決定保留。